找到相关内容79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慈诚罗珠浅释藏文版心经(2)

    名字,“舍利子啊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,是观世音菩萨的回答。但舍利子的发问,这里面就没有,直接是那个观世音菩萨的回答。但是藏文里面就是说,[藏文],这个意思就是说,那个时候舍利子也在场,那个时候以佛的...句话,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”,每个人都会说,但是真正的这个能够证悟的我们不说了。能够了解,能够了解这个含义的也是很不容易。那这个意思是说,这个藏文里面说,[藏文],就是色即是空。这...

    慈诚罗珠仁波切讲

    |心经|藏文版|慈诚罗珠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2462532713.html
  • 于颠倒中显精神

    命题,即:“空”和“有”的关系。“有”的世界是一种表象,其本质是“空”的,但这个“空”不是去掉或搬掉什么东西的空,也不是从主观上否定客观存在的空,而是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当体即空的空。 接下来,“...

    妙 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2239093.html
  • 密宗歡喜佛造像

    消除。佛教教義是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,利用「空樂雙運」產生了悟空性,達到「以欲制欲」之目的。明王那些兇惡的面目不僅是用來嚇退外界的妖魔的,更主要的是可以用來對付自身,對付內孽障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4740300.html
  • 七覺支與空境界

    一境而不散亂,不掉舉,確保安詳,澄靜、覺醒的精神狀態。  --捨覺分:「捨」亦為四無量心重要環節,涵攝「捨棄」與「放下」深層意涵,真正的捨,以看破為前提,以放下為功力,行者在了達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...

    羅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40140320.html
  • 化烦恼为快乐

    无须执着,当体即空。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(《心经》)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。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(《金刚经》)人们欲望之丝把自己缚住了。“春蚕引...

    付国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45240383.html
  • 七觉支与空境界

    于一境而不散乱,不掉举,确保安详,澄静、觉醒的精神状态。  --舍觉分:“舍”亦为四无量心重要环节,涵摄“舍弃”与“放下”深层意涵,真正的舍,以看破为前提,以放下为功力,行者在了达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...

    罗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040447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

    圭臬。所谓: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的名言,使东方人能超越于物性的追求与享受,而进入精神世界的升华领域,的确具有人类文化思想上的另一面伟大而崇高的价值。  名号具有的含义: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与人生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0940912.html
  • 借微言以津道 托形像以传真

    是存在而有的事实,也就是所谓的“妙有”。此一辩证的论点,在佛教典籍中不断反复地论说: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”事物虚幻不实乃是因为相对于事物的存在,如果连事物的...

    唐敏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4741258.html
  • 学佛路程略观

    面对自己,不独是自己一天天在努力的现在,还有过去,面对自己的当下心。 自六年前,偶然因缘,得触佛法,听诵心经。思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半载,明万物皆空理。逐渐不与眼前物纠缠,后闻金刚经“我昔...

    百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1545189.html
  • 佛教艺术

    事实,也就是所谓的“妙有”。此一辩证的论点,在佛教典籍中不断反覆地论说: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”事物虚幻不实乃是因为相对于事物的存在,如果连事物的存在也抹杀,...

    唐敏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4945279.html